查看原文
其他

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,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

2018-01-17 大萌萌 弘博网


近日,据北京日报相关报道,北京市西城区将利用会馆、名人故居等展示每寸土地所饱含的深厚历史,搭建全域博物馆。根据出台的《西城区博物馆(展览馆)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,提出构建“1(西城公共博物馆体系)+15(街道博物馆)+N(专题博物馆/展览馆)”的西城区博物馆体系的目标。通过构建全域博物馆体系,让老城风貌、古都魅力更好地向市民和游客展现。


日前,国家文物局也公布了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》,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为4826家,相比于2015年的4626家,增加了200家博物馆。在2016年中,平均不到2天的时间,就有1座新馆加入博物馆的大家庭。而在《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》中,我国博物馆的数量仅为约3322家。


当前,无论是从各个地方的博物馆建设情况,还是从国家层面的统计数据来看,我国的博物馆建设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,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博物馆数量的增长。而博物馆在数量上的增长,促使不少城市喊出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“博物馆之都”的口号或者宣传。但“博物馆之城”“博物馆之都”的建设,仅仅是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吗?


“博物馆之城”的魅力


百度搜索关键词“博物馆之城”“博物馆之都”,分别有7,300,00与6,470,000个结果。虽其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,但依然能够看出社会对“博物馆之城/都”的关注。



为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“博物馆之城”,2017年,西安制定了《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》,要按照“两轴一带、四心六区”的规划布局理念,搭建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,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“随时可闻、随地可见、随机可讲”的“天然的历史博物馆”。


2017年年末,佛山市发布了《关于推进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根据该意见,争取到2022年,把佛山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岭南文化名城特色、制造业一线城市特色及佛山人文特色的博物馆之城。


除了近期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的西安、佛山外,近年来,武汉、济南、广州、杭州、南京、深圳、青岛、十堰、潮州等省市或地市均有提及建设“博物馆之城/都”的意见或宣传。宣传的着重点,聚焦最多的还是当前已有几十或近百座的博物馆,此后经过几年的建设,博物馆的数量又将达到多少。


除了数量,还应当重视哪些


博物馆的数量,无疑是衡量“博物馆之城/都”最为重要的一方面,但不是衡量“博物馆之城/都”的全部。数量之外,博物馆周边的配套设施、博物馆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,乃至博物馆的分布和类型,也都应当成为衡量“博物馆之城/都”标准的一个方面。


伦敦,是一座多数人都比较认可的享有“博物馆之都”美誉的城市。据相关报道,其大约有300家博物馆。300家的博物馆数量确实多,除此之外,更不可忽视的是伦敦还拥有数座在世界享有盛名的综合性博物馆,如大英博物馆、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、自然历史博物馆等,这些博物馆每年都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游览。此外,伦敦还拥有众多的、富有特色“小而美”的各种画廊、名人故居等。(弘博网链接:什么样的城市才可以被称为“博物馆之都”?



相比于伦敦“博物馆之都”的盛名,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则以一己之力书写了“一个奇迹”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毕尔巴鄂由于钢铁业与制船业的没落而失去了往昔繁华。然而,1997年,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,其奇美的造型和特异的结构,使得博物馆在刚刚落成时即吸引了众多关注。依托纽约古根海姆总部这一强大后盾,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的内在展陈同样优秀,而不是虚有其表。尽管“古根海姆模式”并不是每次都获得成功,但它确实令毕尔巴鄂实现了复兴。美术馆开幕后,一年之内就吸引130万参观者;到第三年时,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.5亿美元、共吸引400多万游客。



无论是伦敦“博物馆之都”与大英博物馆、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相互成就,还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的“力挽狂澜”,都显示了博物馆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。号召力与影响力代表着博物馆的实力,不仅是博物馆展示面积、展览数量、馆藏总量、参观人数这些硬实力,还有博物馆人性化服务、文创发展、公共教育、社会服务等软实力。建设一批具有区域、行业影响力博物馆的难度,应当在建设50座,乃至100座以数量为标准的博物馆之上。


仅“博物馆影响力”一个方面,就是横在众多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城市面前的一座大山。城市中博物馆建筑可以一座接一座的建起,但是馆中的文物如何征集,展览如何布置,博物馆相关研究如何进行?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在博物馆建设之前予以考虑的问题,而不是博物馆场馆建成后,才发现博物馆陷入了“无物、无钱、无人”的窘境。当前,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都是重在建设,轻在运营。往往把博物馆建设成地标性建筑,也仅仅是建筑交付博物馆后,相关部门的工作即告一段落,后续的运营和管理工作,能够给予的支持则非常有限。新建博物馆由于没有相关的运营管理经验,也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,“自给自足”的能力尚不具备,自然也无从谈起建设“博物馆影响力”。


“博物馆之城”是什么样子


“博物馆之城”的大范围出现,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国文博事业快速发展的体现,另一方面,也说明相关部门有这样的宣传需求,以把博物馆纳入城市的发展、规划与建设,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。该不该建设“博物馆之城”已不是当前讨论的重点,因为当前诸多城市是有建设的需求,当前需要着重讨论的是“博物馆之城”如何建设。


各个城市发展情况不同,关于博物馆未来的定位也并非都一致,关于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的方法与目标必然会有所不同。博物馆之城的具体定位,还是要看各个城市具体的规划与发展,应当切实的把博物馆的发展纳入到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,而非仅仅提出建设的口号。


但总体来说,“博物馆之城”的建设,还是有共同的特点的。除了博物馆数量的硬性指标外,更需要保证博物馆“质量”这一更高的要求。正如前文所述,除了数量外,还有博物馆的展示面积、展览数量、馆藏总量、参观人数这些硬实力,还有博物馆人性化服务、文创发展、公共教育、社会服务等软实力。


HONGBOSHUO“博物馆之城”的建设,不应只是口号,更应是表里如一的具体措施和行动。重点建设1-2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博物馆;建设一批展现地方特色的不同类型、不同行业的博物馆;重视国有博物馆建设的同时,积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;做强做大综合类、历史类博物馆的同时,促进艺术类、自然类、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;积极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同时,推动更大范围内文化产业的繁荣。此外,更应当以相关政策、立法的形式,把文博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划确定下来,以有效地保证相关工作始终如一、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。


来源:新华网、中国文化报、北京日报、西安晚报、南方都市报、广州日报等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作者/编辑:大萌萌


相关链接:

喊话博物馆:你的展览会讲故事吗?

北大赛克勒用“学术支撑”起的“另一个世界的想象”

读城”背后的“智囊团”——打造“接地气”的展览

这些你最熟悉的玻璃,如何演绎博物馆光影之美?

通知|第二届高校博物馆国际培训班招生啦!

国家宝藏湘博登场,馆长说“共有、共建、共享我们的博物馆”

海外研修见闻录——谈博物馆教育与策展

孤芳自赏,不如知己在旁:倾听粤博策展背后的历程

设计师如何看待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:“安静”在外,内秀于心

唯一投稿邮箱:news@hongbowang.net

QQ: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


·欢迎转发朋友圈,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

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以下公众号

▼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资讯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